HUMAN RESOURCES
人力资源
HUMAN RESOURCES
02
H-CHANGE DEVELOPMENT GROUP
领导者之声
千锤百炼·走向成熟
  • 2020-08-14 17:14:59
  •   我们团队要想成为真正的勇士团队,要想真正实现我们的战斗目标,光说不练肯定不行。目前,我们要解决的问题,首当其冲的就是成长问题、成熟问题。现在,我把大家在成长路途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罗列出来,让我们自己一一对照,深度剖析。

      1、正能量与负能量

      众人拾柴火焰高。一个团队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,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在贡献柴薪,火焰才不会熄灭。相反,如果有人拾柴,有人浇水,火焰就不会长久。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,各人有着不同学历、经历,对团队的贡献也不尽相同,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向上、争先恐后添柴添火,我们就是一支有活力、有朝气的团队,这就是正能量使然。但不否认,现在和将来会出现一些负能量的人。当下,我们团队中闪现出来的负能量主要以下几种行为:

      低俗:别人都在讨论高大上,他却在一地鸡毛;消极:别人都在互相鼓励,他却在拔气门芯;打叉:别人都在聚精会神讨论方案,他却故意跑题;计较:别人都在加班加点,他却在叫苦叫累;发泄:一有机会就发泄不满情绪;标新立异:总是表现出与团队不合拍等等。

      负能量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因子,就好比癌细胞,稍不留神就会扩散,甚至将毁灭组织生命。

      2、人格缺陷与性格缺陷

      客观地说,每个人都有性格缺陷,人生来都不是完美的。人格缺陷反映的是价值取向问题,是影响我们走多远,飞多高的关键因素。在我们公司,人格缺陷可以反映在自私、自恋、以个人感觉来分析、判断,对待业务及对待同事;或者过于自大、自傲,总想证明自己是公司第一功臣、第一能人,所有业务都是自己突破的,公司要发展离不开自己,自觉不自觉地搞业务垄断;或者过于阴暗,不论是对合作伙伴,政府关系,还是自己的同事,一遇到问题总是往最坏处想。总认为别人在搞阴谋,在搞交易,在出卖利益,处处提防,处处设置障碍,以控制风险为名阻扰业务发展,以牺牲业务为代价为自己正名。

      性格缺陷指的是路线、方向、价值观、目标都没有偏差,但是在 方法上问题百出。有的人不善于总结;有的人不善于沟通;有些人不善于汇报;有些人不善于掌握刚度与灰度等等,其实,这些在本质上都不是问题,关键是要不断地历练,不断地反思和总结。假以时日,一定会有所改变。

      3、比较与计较

      比较的表现形式是与别人比业绩、比干劲、比贡献。比较源于竞争,良好的竞争可以促进个人与团队的发展、进步。我们的战略把握能力、战略执行能力、成本控制能力、营销能力、产品研发能力、利润管理能力与成熟、先进的标杆企业相比到底有多少差距?就个人来说,每个人在团队里面是否表现最优秀,同岗位在集团里面是否最棒?在同行业,你是不是最优秀的职业经理等等。没有比较就不会发现自己的差距和短板,就找不到自己和团队成长、成功的破局点。

      但在我们团队里,还会存在另一种意识和行为,那就是计较。有些人总认为自己干得多,得的少;总认为别人提拔快(特别是如果曾经的下属超越了自己);总认为自己工作辛苦,不被领导理解,不被同事支持。在团队协作时,分得很清,一天到晚都在抱怨,一门心思与人比待遇、比位子;跟自己较劲,跟别人较劲。过于计较的人,注定了视野的狭隘,注定了一辈子的小家子气,注定了永远无法超越。

      4、朴素的感情与职业化精神

      朴素的感情每个人都有,这是人之常情。在一个团队里互相之间会有历史、有故事、有渊源、有缘分。真正的感情是默默地支持,心底里常怀感恩之心。但一部分人把真正的感情用偏,干工作的出发点是为某一个人、某一位领导,以为某某领导负责为借口,要么不作为,要么越俎代庖;制度不遵守,听不进别人的话,天马行空。朴素的感情很可能是私人感情,常怀私人感情的人,他图的不是别的,图的是私人回报。

      真正的职业精神表现的是不以物喜、不以己悲、宠辱不惊。为的是岗位责任,为的是团队的目标与结果,把自己看得很小,把团队看得很大,遇到利益时把自己摆出来,遇到困难时把自己摆进去。

      5、职业化精神与企业家精神

      职业化精神是所有职场人生存的道德底线,但仅有职业化精神还远远不够。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,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企业家精神。职业化精神体现的是做事,思考的多是怎样把分内的工作做好,超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很少去想,也懒的去想。企业家精神体现的是做事业,想得更多的是怎样破局,怎样整合资源,怎样把自己与集团的长远发展捆在一起。有了这些,抱怨也没有了,积极性也上来了,也不计较了。大家可以扪心问一问自己,我们是的企业家精神到底有几分?

      6、职位提升与能力提升

      公司现在处于初创期。我们的战略、我们的文化决定了我们的干部绝大部分将由公司内部培养。这给予我们年轻人一个快速提拔的机会。很多年轻人可能会非常神速地(个别人还可能是三级跳)走上了领导岗位。在这种机遇下,有人惶恐,有人窃喜,有人得意,有人飘飘然。

      公平是世上永远不变的法则,虽然公平不一定表现在此时此刻。在我们公司很多干部会是“被增长”、“被拔节”,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能力与职位并不匹配,暂时赢的是比较竞争优势。很多人在自己原来的岗位上还不成熟就可能被拔上了更高一级;有些人也许连完整的行动方案都没有做过,马上就开始“指导”别人来做方案。最直接的比较法就是我们与公司内部、行业内同岗位、同职位相比,我们达到平均水平了吗?欠债总是要还的,告诫可能被快速提拔的年轻干部,沉下心来认真研究业务是补课的最佳方法,快速让自己能力与职位匹配是成长的唯一途径。

      7、交差与交卷

      对待工作,是应付交差还是竭尽全力交卷?交差与交卷,虽然只有一字之差,但反映的是两种心态,得到的是两种结果。交差的人始终想的是怎样对付领导,怎样过关,表现在不论对错,不论是否想清楚、想明白,张嘴就来,看似反应快,其实是满嘴胡话。交卷不一样,就好比我们考大学,认真思考,反复演算,仔细检查,首先要让自己满意。认真交卷的人,在工作中表现的是认真做方案,不断修正完善,紧盯每一步,不断提交阶段性成果。最后哪怕结果并不理想,也收获了一个精彩的过程。

      8、薪酬、能力与水平

      薪酬应该是一个相对的东西,既要横向看,也要竖向看。我们公司有些人,总是惦记着自己的工资待遇,老想着别的公司同级别待遇怎么样,压根就没有看到思考过自己的能力水平与岗位、职位是否匹配,对公司来说自己是否物有所值,是否物超所值。把“钱途”看得很重,把“前途”和平台看的很淡,这是真糊涂,假聪明。

      客观地讲,我们很多岗位在同行业中薪酬并不算高,但相对我们年轻人来说、相对我们的平台和机会来说,肯定不低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我们不是福利机构,更不是国家机关,我们的待遇是靠干出来,拼出来,而不是争出来的。

      9、技术职称与专业精神

      我们的技术人员大多都有相应的技术职称,说明专业技术的理论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台阶,这是我们组织能力的基本保障。但我们的专业精神并未受到真正的检验。专业精神指的是我们面对业务是否执着于专业规范、要求,是否能钻进去、出得来。有些人,沉浸于所谓的专业而牺牲效率,有些人面对科学胡乱出招,这些都是对自己的专业职称不尊重。我们常说的专业精神应该是一种实事求是、以事实为依据,以专业规范为准绳,以效率和效果为目标的精神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专业精神比专业能力重要一百倍。一个没有专业精神的技术团队一定不会为公司创造价值,创造生产力。

      10、批评与抱怨

      面对批评,大家心情都不会好,你是坦然面对还是因此而抱怨呢?被上级批评,一定是还有希望,一个连批评也得不到的人,一定被边缘化了。

      来自同事之间的批评,一定要想一想,自己肯定有某些方面过于出格。要知道,这年代,来自同级或下级的批评已十分罕见。

      在协作中,不要抱怨。别人有难处,你主动帮一把,更显你的价值。

      一个人如果常怀抱怨之心,心理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阴暗。

      11、动嘴与动手

      有些人嘴上到处跑火车,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,或者任何事情只能干半截。说的比做得好,在高学历的年轻团队中会普遍存在。有些人满嘴打包票,抬手就拍胸脯表决心。但一遇到困难和问题,总是找理由,不是别人不配合,就是环境太恶劣。都当经理了,连个报告都不会写,连个方案都不会做。动手能力差,是我们业务上不去的根本原因。

      12、汇报与报告

      汇报汇报,就是汇集材料充分准备后的报告,是有理有据、条理清晰的报告,是能够让人很清楚地了解工作过程和成果,应该是一种良好的沟通,也是正确的沟通。有些人汇报时只言片语,一问三不知。在我们的团队里,总有这样的人,不按时间、节点、要求回复和汇报业务开展状况,等着上级或后手部门的催问;不钻研业务,不了解实际情况,随意汇报,见风就是雨,张口就来,这是典型的瞎汇报。

      报告是一种及时的沟通,发现问题,面对难以解决的困难,必须要及时向上级报告,快速寻求支持,要有一种实事求是的心态,不怕挨批评。有些人有问题不说,有困难不讲,隐瞒事实真相,造成机会丧失,付出代价。有些问题连自己都没有想明白、认清楚,就开始捕风捉影地汇报,好像自己不说点啥,领导就会认为自己没思想。

      13、唯上与唯本

      我们中确实会有些人每天不是在下功夫钻研业务,而是将大把时间、精力花在揣摩领导心思上。天天想着怎样得到表扬,少挨批评,在领导心中留下好印象;讨论问题时,不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,总是看领导的眼色,附和领导的意见。即使结果错了,也在帮领导找理由,演绎致错的逻辑,这是典型的唯上。一心唯上的人,要么是不负责任的人,要么是别有用心的人。

      用本色做人,按角色做事才是我们的根本。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,其次对岗位负责。一个唯上不唯本的人不可能对岗位负责,最终也不可能对工作负责、对团队负责。

      假象永远是假象。古话说得好: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

      14、个人成功与团队成功

      有些人总是把成功归结于自己能干,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看成团队的关键,甚至是救星,尤其在对外协调中。要知道离开公司这个平台,你可能什么都不是。有些人部门的业绩上不去,自己还感觉良好,总认为是别人水平差,拖累了团队的业绩,试想一下,一个业绩糟糕的部门会有优秀的个人吗?唯有真正把自己融入团队,真诚地付出你的努力,才能修成正果。按华为公司的做法就是:成功了举杯相庆,失败了拼死相救。大河没水小河干,团队成功了,个人才能成功,如果摆不正自己,团队成功了,个人也不一定成功。

      15、和谐与活力

      有活力的团队一定是和谐的,和谐的团队不一定有活力。因为有些和谐是伪和谐。有些部门,表面上平安无事,其实是暗流涌动;表面上生机无限,实则一潭死水。大凡业务上效率低下的部门一定是伪和谐的,因为他们的业务流程可能是在空转。

      我们还年轻,很多人在中瑞是人生中第一份职业,难道我们就甘于这样不温不火、自我满足、自我陶醉吗?伪和谐会消磨我们的斗志,浇灭我们的激情。

      16、磨刀与砍柴

      磨刀不误砍柴工,这是千古流传下来的真理,也是实实在在的逻辑。随着集团业务的扩展,项目越来越多,各个项目肯定将分处不同阶段。有些是磨刀阶段,有些是砍柴阶段;有些人在项目空档期就会迷失方向,很迷茫,不知道干什么。看不上准备工作,每天没有计划,浑浑噩噩,工作对他就是一种煎熬。有些人一天到晚就等着领导分配工作,只要领导不安排,公司再忙也好像跟他没有关系,在当前,专业技术部门的表现尤为突出。

      17、聪明、精明与智慧

      这三个词虽然很近,但一定是三个层次、三种境界。

      聪明者见招拆招,善于打开困局;精明者善于算计,坚决不吃眼前亏;智慧者高屋建瓴,展望全局。精明做事,聪明做人,智慧做局,这是一种理想状态。

      有些人看似精明,但一定是斤斤计较;有些人看似聪明,但恃才傲物、一事无成;真正的智慧是大智若愚。一个人聪明的地方很容易被人学去,但其“愚蠢”的一面永远是学不会的,这恰恰就是他的大智慧。

      同样,在一个团队里,三者一定要有层次。基层员工精明一些,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细节;中层经理要聪明一些,要发现关键问题,不能一叶障目;高层领导一定要拥有智慧,开阔心胸,展望全局,找到未来的方向。这样的团队是可怕的。

      18、企业文化的虚与实

      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?每个人都会都有不同的定义。人手一册企业文化读本,解读的含义也不一样。企业文化的本质是难以单纯用文字来描述的。真正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团队在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亚文化。不易解读、不易看懂,无处不在又伸手不见。

      如果片面的理解企业文化为虚的,那就大错特错了,虚的东西毫无用处。有些人满嘴都是企业文化语言、口号、文字,就像毛主席语录一样倒背如流,干的却是另外一套;满嘴“诚实、责任、努力”,干的却是投机取巧,掩耳盗铃;满嘴是团队,干的确是特立独行;满嘴说的是“奉献精神”,干的却是斤斤计较、见利忘义……

      说得好,只能是“像”中瑞人;做得好才真正“是”中瑞人。

      把企业文化做实,在我们每一天、每一刻、每一件事上都体现中瑞的元素,才是真正的中瑞人,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的倡导者、践行者。

      要想成功需要100条理由,要失败,一个问题就致命。我们要优秀,我们要卓越,我们要志存高远,我们就必须要面对我们的短板,直面这些问题。有些问题目前还只是小疾,但如果放之任之,总有一天会成为恶性肿瘤。

      一个健康的组织需要培养自身的免疫力,找到自己的问题与矛盾,治比不治好,早治比晚治强。

      我衷心地祝愿我们的团队在成长中越来越健康,越来越成熟。

    返回顶部